第9章完结章节完整版免费阅读

小说: 抗战:十万青年十万兵(张汉则)作者: 老骥伏枥字数: 2464更新时间: 2021-01-25

抗战:十万青年十万兵 第九章 民心所向,招揽关内的流民!!

营口服装厂的军装成本是每套十五大洋,包括工人的工资,机器的维护,原材料的成本,运输的成本,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上下打点的钱没算,每套军装四十大洋的价格,对于张汉则来说,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天价数字了。

单单是一万五千套军装,转手一卖,他的利润就能接近四十万大洋,当然,绝大多数的收益都被用来购买那些德制的工业设备,相比于其他列强的工业设备,显然德制的,无论是精度还是耐用性都要更加有优势,这也导致了日耳曼的工业产值,每年都在不断增加,让日不落和高卢两大老牌的帝国,对于日耳曼极为的忌惮。

而这种忌惮,也是成了一战的导火索,日耳曼为了获得更大的殖民地,必须要与老牌的帝国开战,只是这场战争随着时间推进,日耳曼国内的阶级斗争,以及资源问题的紧张,胜利的天平,已经倾向于对手了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营口的第一轮工业计划建设,也是在五月底正式确认,以张汉则为中心,成立了专门的工业小组。

负责政务的李光兴。

负责财政财政的于波华。

负责交通建设的孙德鹏。

人才还是太少了,于波华和孙德鹏那还是自己那老丈人借的,要不然,他这地方能用的人更少。

“诸位,按照计划,营口县将会在年底,改造完成十座乡镇小学,一座县城初级中学,以及职业技术学校,同时建造县城医院,在各大乡镇建造卫生院……”

教育是强国之本,整个东北的未来,也必须要投入巨大的资金,来进入到教育行业,没办法,谁让这个时代的龙国,与列强民众受教育的程度,相差的太大了。

办公室里头,张汉则就像一名设计师,在规划着未来营口的发展之路,现在的营口,已经有了部分基础,如今就是要将这地方,尽快的发展起来。

“德鹏,招收关内流民的事,一定要上心,有多少人招收多少人,咱们关外啥都没有,就是土地多,这些年,每年从关内跑到咱们东北,一年得有个上百万人。”

“营口可以免收他们三年农业税,一年的商业税,只要他们将人留在这里!!”

“不过有一点必须要给我盯好了,谁要是再中间给我捣鬼,以权谋私,可别怪我张汉则翻脸不认人!!“”

李光兴并不是不支持张汉则的做法,只是这么做,钱从哪儿出,总不可能每一次都由张汉则出吧。

“汉则,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钱。。。”

“上个星期,又是十万大洋直接投入到了港口建造中,我们这些人倒是还好说,可那些普通工人,要是拿不到工资,可不是会好说话。。”

另外一些人也是低声交谈着,的确,虽然服装厂那边赚的钱很多,但是营口每天的开销,更是一个惊人数字,从张汉则到之后,每天每个星期都会有新项目上马。

这些项目,可都是实打实的大洋!!

就算张汉则的父亲是奉天省督军,可也经不住张汉则这么挥霍。。

在他们眼中,有些项目真的是在浪费钱。

比如说一些科研办公室,明明一个人影都没有,可就是这样,张汉则还是将专业的科研室以及一些极为贵重的科研设备给买回来。

“放心吧,钱的事我来解决。”

“这几个月,服装厂的生意应该够我们开销了。”

张汉则身后可是还站着一位关外的第一富商于文斗,那可是真的家财万贯,怎么说也应该帮自己女婿一把。

待张汉则离开后,李光兴和其他几个人也是有些不理解,这营口的账本上,的的确确是没钱了。

“老李啊,有件事你还不知道。”

于文斗的侄子于波华,也是一脸笑意,这李光兴是个能人,处理政务起来,可是得心应手,这种人愿意在营口小县城里,还真是埋没了,就是有些时候,脑袋瓜子不太灵光。

李光兴这听的云里雾里。

“张营长可是于文斗的女婿,当初张大帅和于文斗两家,小时候就给定了娃娃亲,你说说看,有东北第一富商于文斗在后面支持,就算再抽个两三百万大洋过来,那也不是问题。”

“更何况,这营口很多厂子,那可是张大帅在后面支持,难不成张大帅还能指望着这些工厂倒闭不成??”

李光兴也是拍了拍脑袋,有种恍然大悟,他怎么忘了茬,这于氏商会在这东北扎根多年,恐怕积累的财富,多到难以置信。

夜色之下,营口的晚上,比两个月前要繁华了许多,很多的小吃店,甚至开到了深夜,因为有巡防营的安保工作,所以这周边,也没哪个土匪山头敢来打营口城的主意。

前段时间刚移民到营口的许良品一家,带着卖掉房子的大洋,到营口这边干着老本行,开了一家小面馆,他们是真没想到,东北竟然还有这种好地方。

做生意的一年免税。。

如果是种田的,营口县城办公室,甚至会免费给你一块荒地,只要愿意开垦,免三年农业税,而且第一年的粮食种子,完全由营口承担。

他这面馆每天所赚的钱,都不需要缴纳各种税,而且那些当兵的,更不像其他地方,每次吃完都会给钱。

这座小县城的治安,是原本在关内没有的。

当初机缘巧合被拉到这营口县城,他还不愿意,他是想着到奉天城里去开家小面馆,可现在,就是赶他走,怕是都不走。

“这个月扣除买菜买面的钱,还有油盐酱醋的,开支,咱们已经赚了差不多十几个大洋。”

“孩子他爸,咱们要发财了,听说城里要建新学校了,到时候把咱们几个孩子全送过去上学。”

“那可不,只要今年好好干,说不定还能买个房子呢。”

许良品做生意一直本本分分,可原来在津城,他却是吃了不少亏,甚至连窗户都要收税,每个月挣得辛苦钱,七七八八都被交税了。

“老板,来两碗素面。”

这不,刚想着收拾收拾桌子关门睡觉的许家夫妇,又是来了生意,这人啊,一旦有了盼头,那吃点苦也不累。

营口这座小县城,也是在这种慢慢的口碑效应,慢慢的传播开来,尤其是这些已经定局的移民,很多人都是写信给家里的亲戚,让他们携家带口到关外。

这年头,穷人太多太多了。

而他们的要求真的不高,有田种,有饭吃,有衣服赚,如果兜里面再有个两块大洋,对于他们来说,真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了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